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群体,如何写好这些群体就业的答卷?我区各部门各高校正全力以赴“迎考”。
帮毕业生走好职场第一步
5月16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学生处党总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谢军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热线电话,逐一解答了学生关于就业的困惑和问题。
为做好就业服务,新农大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政策服务站”,并开通21条就业服务专线,面向毕业生开展签约指导、调整就业、基层选调生、大学生创业等精细化政策咨询服务,目前已开展就业政策答疑1000余人次。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由校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就业指导师资库。
“最近是求职高峰期,帮助学生们建立好求职渠道、解决好就业困惑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提供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就业指导能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 谢军介绍,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学校除了在求职渠道的搭建端口下功夫,还在培养端口花力气。学校将就业指导端口前移,从学生一入校起就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修课,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是毕业生迈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一步。今年,我区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择业观,面向基层就业。同时,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服务,组织本地的全国就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企业人力资源师等进校园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
每名就业困难生精准推送超3个岗位
经过辅导员“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最近,伊犁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艾尔肯(化名)报考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老师的意见很中肯,我决定先就业再择业。”艾尔肯说。
艾尔肯家在英吉沙县,属于脱贫家庭,是学校关注的就业重点帮扶群体。“起初,艾尔肯和我谈了创业的想法,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考察后,我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但没有当面反对。”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辅导员代毛毛说,艾尔肯生活在单亲家庭,弟弟还在上大学,家庭负担较重,创业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较大。代毛毛在课间、走访宿舍时和艾尔肯拉家常、谈心,结合他的专业和家庭实际情况,帮他梳理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在喀什大学,学校针对每名就业困难生精准推送超3个岗位,并在去年年底就为900多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90多万元。“我们会帮学生制定计划,帮他们分析面试屡不成功原因,提高求职应聘技巧技能,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喀什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对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
我区要求高校摸清就业困难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状况、求职意向等,指导高校构建学校负责人、学院领导、就业部门、辅导员、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帮扶机制,督促高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完善精准指导机制,加大岗位推介力度,做好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开展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等跟踪指导服务,引导他们主动就业。
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
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怎么办?我区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提供不断线服务,全程护航。
距离学生离校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塔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已开始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操心忙碌
“我们正与辖区各类企业积极沟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面向企业宣传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社保补贴等政策,积极做好就业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塔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阿依米拉·木黑牙提说,塔城市目前有12家就业见习基地,该基地主要帮助离校高校毕业生和未就业青年群体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为企业选拔培养人才提供条件。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高校都建立了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库,并由班主任、辅导员等“一对一”联系,和生源地人社部门积极对接,点对点推送就业岗位,确保毕业生尽早就业。
此外,我区教育、人社部门依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系统,将进行实名登记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帮扶范围,结合各类招聘活动、报到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政策申请等业务渠道集中摸排,切实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做到人员信息台账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对有就业培训意愿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合其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指导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对就业适应能力不足的毕业生,通过大力开发优质见习岗位,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积极搭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双向交流平台,邀请参加各类招聘会。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自治区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泽兵分析认为,目前我区就业尚存在结构性矛盾,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也有所差异。他建议,毕业生除了充分利用好各类招聘平台外,还可考虑选择一些新业态、新职业,以及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新形式。在积极开拓就业渠道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