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每一位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缔造美好未来的劳动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向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各行各业劳动者致以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焊接产品也能做成艺术品
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 中建新疆建工四建工人李艳强左手拿着电焊面罩、右手握焊枪,正对石材幕墙横龙骨进行焊接。
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指廊施工现场,中建新疆建工四建建筑工人李艳强左手拿着电焊面罩、右手握焊枪,正弓着腰对石材幕墙横龙骨进行焊接。
1个小时后,便看到四周一块块钢板变成一个个多角度立体组合件,摸上去光滑平整。
看到眼前的航站楼屋面整体呈现出绵延起伏的轮廓,李艳强非常自豪。
42岁的李艳强从事建筑工作已经20多年,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是他参与难度最大的工程。
“航站楼结构类型多、工艺复杂,你看都是密密麻麻的钢管组成,焊接质量要求非常高,都会有探测仪设备给焊口做B超,我们不能有一丝马虎。”李艳强说。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电焊工人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焊接产品也能做成艺术品。”李艳强说,目前公司成立了不同类别的创新工作室,在焊接方面也是不断尝试、创新,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早上7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天山区环卫工人奥斯曼·如孜已经来到小西门责任区,开始清扫工作。
当天,全市1.7万余环卫工人们在大风中,穿着制服、戴着口罩、拿着扫帚,清扫着每一处垃圾,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
“每到节假日,我们就特别忙,把环境卫生整理干净,我们也很开心,希望市民假期出行时能够心情舒畅。”奥斯曼·如孜说。
大风天气给清扫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奥斯曼·如孜顶着风将路边飘落的垃圾挨个捡拾进垃圾桶。
看着首府绿化越来越美,街道越来越整洁,奥斯曼·如孜说,自己能够见证这里变得越来越好,“打心眼里骄傲、高兴。”
夫妻俩共同守护水源地
在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取水头部夫妻站,张建平、刘海燕夫妻俩查看出厂水浊度。
5月1号大早,在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取水头部夫妻站,张建平、刘海燕夫妻俩和往常一样开始了工作。
“根据用水情况,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各水厂增减水量调度指令。”丈夫张建平说。
乌拉泊水库出库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供水,是乌鲁木齐市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取水头部是从水库取水的最前端,是守护城市供水第一道关口。
随时到来的调度指令,需要夫妻俩24小时不离工作岗位。
“用水量大的季节,一晚上能接到五六次调度指令,多的时候十几次。”张建平说。 除了调度指令,巡检供水渠道、设备设施,也是夫妻俩工作日常。“忙的时候,一天要走十四五公里。”刘海燕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夫妻俩同在取水头部工作的18年来,再没一起出过远门。
“说不辛苦是假的,可守站守的不是一个家,而是千家万户。”张建平说。
用心用情服务好客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长江路支行理财经理拜丽(左)远程连线伊犁霍城县支行网点。
5月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乌鲁木齐市分行长江路支行理财经理拜丽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远程连线伊犁霍城县支行网点。
“主要是配合全疆各地州网点开展沙龙活动,做一些理财知识的普及以及如何防诈骗之类的业务,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理财观。” 拜丽说。
38岁的拜丽在两年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而以她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却从2016年起就已经成立。几年来,“拜丽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直发挥着劳模引领作用,用真诚、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拜丽说,一定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用心用情服务好客户。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5月1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教授苏秀娟薰衣草研究团队依然在苗圃基地与实验室里忙碌着。(受访者提供)
5月1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教授苏秀娟薰衣草研究团队依然在苗圃基地和实验室里忙碌着。
查看幼苗长势、调控室温和湿度……硕士研究生张钰茜和沈玉彤在精心照顾着温室大棚里的薰衣草幼苗。
近来天气迅速升温,室外植物生长耗水量增加,及时补充水分才能保证薰衣草的正常生长。
试验田的幼苗成为团队关注的重点,团队的硕士研究生薛志航和马芸婷来到室外苗圃基地浇水,以保证刚移栽的种苗可以正常成活。
团队的硕士研究生买尔孜亚古丽·阿不来克木、廖燕和严中建则在接种间里忙着转接离体繁殖薰衣草种苗,在试管瓶里通过再生苗培育出一代代种苗,为培育高产优质的薰衣草新品种提供新材料而不懈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钻”在车间里带头赶订单
在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毛纺厂染色车间,47岁的杨立刚调配新订单所需的颜色。
在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毛纺厂染色车间,47岁的杨立刚调配新订单所需的颜色后,将颜色通过机器染在羊绒上。
“这是我们4月29日才接到的3吨外贸订单,这批订单量虽然不大,但批量多。”毛纺厂染色车间主任杨立刚说,所谓批量多,就是所需的颜色种类多,他们要根据订单配置不同颜色,只有他们加班加点配色,才能尽快染色,确保纺纱的正常运转,确保最快时间让客户拿到产品。
染色是纺纱的前道工序,要想如期完成工期,前道工序必须加快。每到节假日,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杨立刚,总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钻”在车间里,因为外贸订单时间不固定,在工作中过节更是家常便饭。
“爱人也在忙碌,上高三的儿子忙着学习,一家人在忙碌中过节很充实。”杨立刚说。
给创业者插上梦的翅膀
自治区劳动模范、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超伦(左二)在初创企业,研究探讨今年业务转型及投后服务相关事宜。
走访在孵企业探讨业务转型、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施工现场……这是5月1日自治区劳动模范、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超伦的日程表。
在孵的乌鲁木齐简亦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刚拿到创业投资的初创期企业。负责人杜拉提·巴合提开力地说:“这笔投资就像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创业梦想。”
“孵化基地就要给创业者插上梦的翅膀!”这是沙超伦和团队一直坚持的初衷。
作为新疆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孵化培育660余家企业。
沙超伦说,首府创业社区建设给更多创业者提供了“造梦空间”,如果说创业者是梦想的播种者,那么首府良好的创业环境便是培育梦想的沃土。
为疆电外送大通道“把脉问诊”
何成在进行±1100千伏昌吉至古泉直流输电线路三跨金属检测(通讯员范君慧摄)
5月1日,在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内,国网新疆电科院能源研究所材料技术室主管何成带领团队完成了高压套管隐患排查工作,这次隐患排查采用的是他自主研发的“750千伏高压套管X光专用检测装置”,不仅改变了以往需要两辆高空作业车同时作业的模式,缩短了作业时间,还将检测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
“为换流站做好隐患排查,对重点设备把脉问诊,全力保障疆电外送大通道的安全可靠运行,这个岗位上的劳动节过得更有意义。”何成说。
长期从事输变电设备材料检测及可靠性研究工作的何成,26年来一直扎根生产一线,用自己练就的一双“火眼”,为新疆电网把好设备材料入网关、诊断关和升级关。他先后带领团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何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9年获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今年,何成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每一张地毯都有自己的努力
在新疆地毯产业示范园的生产车间内,技术工人艾比布拉·衣地热斯正在查看地毯生产情况。(受访者供图)
在新疆地毯产业示范园的2号生产车间,4台近6米高的织毯机将彩色的羊毛线输送进机器,编织成多彩的地毯。
作为车间技术工人,31岁的艾比布拉·衣地热斯主要负责车间织毯机的接线工作。他巡视机器,及时发现并处理堵线、缠线、断线等异常情况。
艾比布拉·衣地热斯还记得自己2014年初刚到车间时,看见彩色的线汇聚在一起自动织成地毯时的兴奋。他跟着师傅学习了三年设备维修,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用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
如今,只要厂里引进新的机器,艾比布拉·衣地热斯就会第一时间研究,及时掌握机器性能。他可以做到在机器预警时,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处,清理堵线、缠线等问题,保障机器顺畅运行。
艾比布拉·衣地热斯摸着平滑整齐、鲜艳亮丽的地毯说:“每一张地毯背后都有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十余年来在公交岗位践行劳模精神
5月1日,在幸福城市花园公交停车场,907路驾驶员朱莉娜正在清洁车辆。
5月1日清晨7时许,907路公交司机朱莉娜准时出门,前往幸福花园公交车场。
检查车辆各项性能、协助完成卫生消杀后,她驾驶车辆准时驶出车场,开始当天的早班运营工作。开公交车十余年来,每年“五一”她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由于当天刮着大风,一些路段树枝被挂断,朱莉娜在开车时特别注意这些突发状况。遇到车站有老年人和小孩上车,她总会耐心地提醒他们慢点上,等扶稳坐好以后再缓慢启动车辆。
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细微的服务,让朱莉娜成为公交行业的标兵,并于2020年获得了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获得劳模称号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朱莉娜说,公交行业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自己还要继续加强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